- 影視相關
濟南廣告片制作-新媒體“影院”催生“微”影像奇觀
大銀幕電影《老男孩之猛龍過江》,讓人們感受到了微電影的蓬勃之勢。2010年,正是一部《老男孩》,將“微電影(mi cro-fi l m)”的概念帶入人們的視野,幾個月內點擊量迅速破億,以其專以各種新媒體平臺為載體,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小時間觀看的特點而深受大眾的喜愛。如今,廣告商、網絡媒體、明星、名導演、以及“草根”等紛紛介入,微電影得以迅速傳播與發展,各種新形式層出不窮,打破了過去30秒到300秒左右的時間限制,開始由商業及“草根”文化向主流藝術文化方向突破,日漸形成一道嶄新的文化景觀。
新媒體“影院”催生“微”影像奇觀
正如麥克盧漢所說,“媒介是人的延伸”,新媒介技術手段不僅實現了人們感官之延伸,改變著人們的表達方式、生活方式,甚至正不斷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。以微博的出現為標志,人類進入了全新的“微時代”。而微電影正是在“微時代”的大背景之下,憑借微平臺的技術支持,迎著微文化的時代精神和市場需求,在當下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影市場上異軍突起的。
什么是“微時代”?這個概念和微電影本身一樣尚無定論,有些學者強調技術的重要角色,認為“微時代是以信息的數字化技術為基礎,使用數字通信技術,運用音頻、視頻、文字、圖像等多種方式,通過新型的、移動便攜的顯示終端,進行以實時、互動、高效為主要特點的傳播活動的新傳播時代?!庇行W者側重“微時代”對人的傳播交往方式的改變,認為“微時代”是“蘊含著文化傳播、人際交往、社會心理、生活方式等多種復雜語義的時代命題”等。其實,在“微時代”的環境下,社會文化的傳播方式、人們的傳播觀念、行為方式都會發生相應的轉變,正是這樣的一個新媒體蓬勃發展、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、碎片化信息鋪天蓋地、自媒體厚積薄發的“微時代”,一批熱愛電影的中國電影人體會到了“微時代”跳動的脈搏,“草根”也好,“名導”也罷,紛紛執起一切可以利用的“微”資源,讓影像藝術也走入“微”概念的行列,微電影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了。
上一條:濟南廣告片制作-捷豹貝克漢姆廣告片上線
下一條:濟南廣告片-中國電影應以階梯價格回歸大眾